渝湘高铁重黔段白木沟双线特大桥合龙******
中新网重庆1月11日电 (张旭)记者从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获悉,1月11日,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白木沟双线特大桥顺利完成合龙浇筑施工。
图为工人正在作业。 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供图白木沟双线特大桥全长570.2米,连接陈家院子隧道和白马山隧道,由中铁二院设计,中铁七局承建。
据介绍,受西南山区地质结构影响,该桥采用异形结构设计,含有1孔24米桥梁、11孔32米桥梁和一座48米+80米+48米的连续刚构桥等组成部分。
图为渝湘高铁重黔段白木沟双线特大桥。 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供图本次合龙的是48米+80米+48米连续刚构桥梁,合龙段长2米,桥面宽12.6米,浇筑混凝土42.52立方米,耗时两个多小时。此次合龙,也标志着全桥的合龙。
合龙后,后续施工将继续推进。施工方中铁七局介绍,为确保按期完成建设任务,项目部提前安排员工进行了调休,春节期间将不停工。
图为渝湘高铁重黔段白木沟双线特大桥施工现场。 渝黔铁路有限责任公司供图渝湘高铁重庆至黔江段是中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规划中厦渝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项目建成后,重庆黔江至主城区的旅行时间将从现在的4小时缩短至1小时以内,极大改善沿线居民的出行条件。(完)
聚焦绿色数字新经济 两岸企业家共拓产业合作“新蓝海”****** (台海观澜)聚焦绿色数字新经济 两岸企业家共拓产业合作“新蓝海” 中新社厦门12月21日电 (记者 闫旭)“数字科技应用无所不在,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台企在大陆内需市场大有可为。”参加2022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的台湾大学科技政策暨产业发展研究中心执行长詹文男如是说。 在20日于厦门举行的2022两岸企业家峰会年会上,开拓大陆内需市场、共拓数字经济“新蓝海”、探索两岸产业融合新模式等议题,成为两岸工商界人士关注的焦点。 詹文男认为,以数字经济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和产业的创新发展、转型契机;数字科技应用渗透到城市治理、公共交通、医疗、智能制造、家庭生活等方方面面,台企可积极布局云计算、物联网、元宇宙、集成电路、健康医疗等产业。 是次年会以“建构产业合作新模式,打造绿色数字新经济”为主题,推动两岸企业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数字经济、低碳产业等领域的合资合作。多位两岸企业家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两岸经济融合密不可分,广大台商应更积极主动融入大陆新发展格局,拥抱内需市场,分享发展红利。 厦门东亚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一家扎根厦门30年的台资企业,一直探索数字化转型。“搞好数字化研发、生产和管理,这是一条光明大道。”该公司董事长韩莹焕称,通过数字技术对传统生产线进行智能升级后,生产效率显著提升,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大大提高。 两岸企业家峰会台湾方面理事长刘兆玄说,提升数字科技可有效促进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推动低碳化可大幅释放数字技术的发展潜能,加速产业的数字化应用创新和转型进程。两岸应携手合作,共同挖掘这两个极具长期发展潜力的新产业商机。 台湾中原大学国际贸易与经营学系荣誉教授、工商协进会顾问林圣忠表示,大陆新能源汽车、新能源电池走在世界前列,台湾半导体产业在全球占有重要地位。“两岸互补性强,可共同打造芯片产业链。” 林圣忠建议,两岸产业界更多聚焦绿色减碳、生物科技等行业领域,构建符合新时代要求的两岸产业合作新业态和新模式,增强两岸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着力提升两岸产业融合的层次。 “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建宇亦建议,两岸企业家携手掘金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绿色金融等重点领域,共同构建绿色低碳循环产业链,推动两岸绿色低碳产业又快又好发展。 不少与会台商认为,在2050年前将工业化以来的全球变暖幅度控制在1.5℃以内的净零转型,需要企业投入一定的成本,这既是挑战也充满机遇;未来,两岸企业可以携手合作向绿色低碳、数字赋能转型升级,寻觅新的商机。 在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大陆明确将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新能源、人工智能、生物制造等重点产业。两岸企业家峰会大陆方面秘书长林军表示,希望双方产业小组聚焦数字化转型、智能制造、节能减碳等领域的产业链合作,从单个企业、单个项目、一个地区或一个城市开始,逐步扩大合作领域,争取获得务实成果。(完) 中国网客户端 国家重点新闻网站,9语种权威发布 |